在成熟的市场机制中,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像家政这种服务市场,更是一分服务一分价格。但目前的市场难言成熟,服务质量的信息不透明,也缺乏必要的事先核定、事后追究的制度,消费者则处于信息劣势,无从判断保姆的服务水平。这就成为经济学中的“柠檬市场”模型——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高质、低质服务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无法有效区分,甚至导致劣等服务以次充好占领市场。又因为中国城市想请保姆的消费人群,一般真是工作忙不开、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是个“刚需”市场,所以很多消费者不得不接受未必实在的价格;至于服务质量如何,只能听天由命。
以家政行业中的月嫂来说,这几年月嫂的工钱从三四千元,猛涨到七八千元还有点HOLD不住,其中固然有市场的因素,比如,2008年的奥运宝宝、2010年的世博宝宝,以及今年的龙宝宝,都是生育集中年;但也不乏月嫂中介机构的恶意炒作、自抬身价。
有媒体总结过其中的伎俩。比如虚报经验,有人自称有15年的月嫂工作经验,自抬身价,向消费者索要更多的服务费,但月嫂市场的兴起也就十来年的时间。再者,有巧立名目的。月嫂公司都有一个基础价格,之外按月嫂的“技能”加收费用,号称能帮宝宝做操游泳的加500元,能给产妇提供营养餐的再加1000元,但这些“技能”很多都没有相关标准,消费者无从判断月嫂是否真的掌握了这一技能。还有的就是虚构资质,忽悠消费者。比如,整个江苏省经过行业协会认定的“金牌月嫂”总共只有6个,但南京某妇产医院门前的月嫂中介门市里,家家都号称有十几个“金牌月嫂”,甚至还有“超金牌月嫂”“钻石月嫂”!
这一切乱象的根本,还在于市场主体责任不清晰,不少家政公司、家政中介只做一锤子买卖,没有对家政服务做有效鉴定,甚至根本不做必要的培训,最后出了问题,则让消费者与保姆直接解决,不做质量担保。
其实,2010年中央就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把家政行业放在国家层面予以指导规范。其中提出“支持高等院校和技工院校开设家庭服务业相关专业,培养从事家庭服务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中高级专业人才”,这也正是上海开放大学实施“专科学历教育”的指导理念。同时,《指导意见》也对家政市场的规范化、标准化,有很多宏观构建,比如,行业协会和企业要积极开展家政服务标准化工作,切实抓好家庭服务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贯彻落实,推行服务承诺、服务公约、服务规范,提高服务质量。
我们期待的是一个规范、透明的家政市场,服务实现标准化,一分服务一分价格,家政服务人员的技能项目、从业年限、不良记录,做到可查可验,实施严格的等级认证制度,这样才能挤干虚高的价格水分:好的家政,享受高端价格;差的服务,则不见容于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