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村医替亡夫无偿捐器官 5人因此获新生
公益爱心 - 2016-09-06 11:01:19
昨日早上,茂名信宜市洪冠镇翻南村,村医梁金英带着一对儿女把丈夫陈裕军的骨灰送上山。10天前,46岁的陈裕军意外离世,梁金英作出了一个感人的决定——无偿捐献器官。
一对眼角膜、两个肾脏、一个肝脏……5个器官顺利移植成功。尽管陈裕军走了,但他的爱得以在5个不同的生命体中延续。
据信宜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张霞介绍,陈裕军是茂名市第一例器官无偿捐赠者,这不仅感动了茂名,还为社会带来了正能量。
决定:家人支持捐赠器官
悲痛欲绝的梁金英决定捐献丈夫的器官,家人的支持和开明让她不仅意外而且感动
昨日,南方日报记者来到陈裕军位于信宜市洪冠镇翻南村的家中,刚刚下山的梁金英难掩悲伤。去年,一家四口欢欢喜喜搬进新修的房子,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这个幸福的家庭失去了顶梁柱。
翻南村距离信宜市区一个多小时车程。梁金英家的新房还没有装修,厨房里还是柴火灶,窗户没有玻璃,简单的塑料纸挡阳遮风。她清楚记得,当时缺钱,房子是丈夫陈裕军一块砖一块砖砌起来的。“而今房子修好了,人却不在了。”
在村民口中,陈裕军是一个勤劳善良的男人。以前他在村子附近跑摩的载客,后来开通乡间中巴,生意渐渐变淡。陈裕军开始在建筑工地找工,早出晚归,盖起了这栋简易的新房。
灾难总在不经意间悄悄来临。3月1日,陈裕军如往常一样6时许就出门干活了。上午10时,梁金英接到了一个急促的电话,告知丈夫从工地高处坠落,不省人事。赶到工地后,她看到丈夫已经重度昏迷。
陈裕军被紧急送往医院,但连续6小时的手术也没能让他再睁开眼睛。到3月3日,病床上的他只能依靠呼吸机来维持生命。
得知丈夫的生命已经没法挽回,悲痛欲绝的梁金英作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捐献丈夫的器官,“既然已经无法抢救,何不把器官捐赠出去让别人延续生命。”
于是,梁金英把公公婆婆还有陈裕军的兄弟姐妹全部召集起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没想到的是,她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家人的开明让她不仅意外,而且感动。同时,她打电话给在校念书的儿子征求意见,也得到了儿子的同意。
随后,她向主治医生提出了申请。
信宜市红十字会得到消息后,迅速联系了省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办公室。3月6日晚8时,省红会和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医生来到信宜市人民医院,组织专家对陈裕军会诊,确定陈裕军为脑死亡状态。
当晚,梁金英带着父母和子女,怀无比悲痛的心情来到医院,与陈裕军见上最后一面。在省红会工作人员向他们介绍了器官捐献的相关事宜后,梁金英和陈裕军的父母分别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随后,陈裕军被接到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3月10日晚,年仅46岁的陈裕军永远地停止了呼吸。在中山一院里,手术也在紧张进行,由陈裕军捐献的一个肝、两个肾和一对眼角膜,先后被移植到5名患者体内……
这几例手术均成功实施,5名病人重获了新的生命和生活!
压力:虽被误解但不后悔
有人直接问梁金英卖丈夫器官得了多少钱,“不管别人说什么,我并不后悔这个决定”
为什么要捐赠器官,对梁金英而言,这似乎并不成为一个问题。
向记者谈起这个问题时,她一再强调并不觉得这个举动有多么难得。梁金英说,我当了12年的医生,我知道病重的人渴望生存的那种感觉,我也见过有人因为等不到移植的器官而遗憾死去,“只有亲身经历过失去亲人的痛苦,才能明白生离死别的感受。”
更重要的是,她清楚知道自己丈夫的为人。“陈裕军生前就喜欢帮助别人,如果能把他的器官捐献出来,既能让别人增加生存的希望,又能让他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他自己也愿意这么做的。”
她是了解自己丈夫的。多少次,村民三更半夜来找梁金英看急病,由于卫生站设备简陋,她简单处理后需尽快把病人送去几公里外的镇医院。陈裕军总是二话不说,不论寒暑、不管风雨,骑上摩托车就把病人送走。
3月6日,陈裕军宣告脑死亡。得知无力回天后,梁金英忍着悲痛做出捐赠丈夫器官的决定。她相信丈夫能够理解自己:“在我看来这是个很普通、很平凡的决定,要是陈裕军知道他的器官能够帮助别人,他也会这么做的。”
虽然家人理解,但村里的闲言碎语难免,也并非每个村民都理解梁金英的举动,有人甚至直接问她卖丈夫器官得了多少钱。“不管别人说什么,我并不后悔这个决定。”但压力显然还在,她问记者能不能告诉村民这是无偿捐赠,“真的没得什么好处!”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陈裕军是个热情、老实、为人很好的人,和这样的人做邻居感觉很愉快。但她并不愿意评价梁金英为丈夫捐赠器官一事:“别人的家事不好评价,我自己肯定不会做这样的事。”
据卫生部门的权威统计,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数字一直到2003年才实现“零的突破”,直到目前我国每百万人捐献率仅为0.03,器官移植与器官捐献之间的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专家指出,器官捐献最大的障碍还是传统观念的束缚,而且按照中国人的丧葬习惯,去世的人要保持身体的完整性,对危重病人谈器官捐献,也会因为不吉利而受到患者或家属的误解,即使捐献者同意,往往也会因家属反悔而难以实现捐献。
她也有支持者。和梁金英一起念卫校的同学打电话来支持和安慰她,赞扬她很勇敢,走出了器官捐献的关键一步。
反响:感动信宜带动捐赠
陈裕军的事迹很快在当地传开。于是,200多名志愿者带着照片、鲜花、蜡烛在市民广场缅怀他
陈裕军的事迹很快在当地传开。3月16日晚,信宜志愿者通过网络等渠道呼吁,应该为这位茂名首例器官捐献者举行悼念仪式。于是,200多名志愿者带着照片、鲜花、蜡烛在市民广场缅怀陈裕军。
参与悼念活动的志愿者牛叔激动表示,陈裕军的妻子很伟大,他向陈家一家人致敬!他还向记者透露,自己的女儿曾是广西柳州市首例器官捐献者。当时读大三的女儿不幸病亡,他瞒住家里老人含泪在器官捐赠书上签了字,捐出了女儿的器官。“很多病人苦等器官救命,我想女儿会为爸爸的举动感到骄傲。如果再让我选择,我还会那么做!”
“和梁金英的乡村医生职业有关系。”张霞作为信宜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她一直惊讶茂名首例器官捐赠者在那么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出现,“拥有140万人口的信宜市被他们感动,感谢他们带了一个好头!”
昨日下午,记者在信宜市红十字会办公室采访期间,19岁的女孩谭桂梅走了进来。这名还在读高二的女生因为自小患有先天性脊椎扭曲,随着年龄增长病情日益严重,目前正在筹备手术。
谭桂梅告诉记者,她从电视和网络上看到陈裕军无偿捐赠器官的事迹,被他深深感动。这次她还带来了自己写的一封志愿书,称如果手术不成功,她将愿意捐赠所有器官。
小谭还特意把妈妈带来,当场签下了《人体器官捐赠自愿书》,郑重地按下了自己的手印。“既然救不了自己,就救他人,不能令曾经那么多帮助过我的人失望,我要向陈裕军和他的家人学习,发扬无私捐献精神。”
张霞一直放心不下梁金英和她的家庭。陈裕军的“头七”过后,她就匆匆赶来翻南村看望梁金英。梁对前往看望的人非常热情,和儿女忙着倒茶端水。她说,自己的心情已经在调整,“其实我们没想过要多伟大,我们也很平凡,很普通,谢谢大家看得起!”
在被问到家里的困难时,梁金英不愿意多谈,“生活总是有困难的。我会靠自己的努力扛住,负担两个小孩上学,还清修房子欠下的债。”“就是希望村里的卫生站条件能够好点,这样大家的就医条件就会好起来,我就很开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