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早晨,记者来到李广彬老人家中,老人的保姆殷勤地张罗着待客。她掏出一个笔记本来,指着上面刚写的一首歌词说,“知道你要来,我专门给你写了一首:"今天知道客要来,手提笤帚扫金街;上街扫到下街转,扫条花路等客来……"
这位保姆名叫罗小菊,今年56岁,布依族,是贵州郊区人。初中毕业后,她一直在家干农活,最近三四年,她才开始出来打工。“我们老家的人平时都是张开嘴就唱干着活儿也唱,休息时坐着发闷了也唱……我觉得挺有意思,就跟他们学,慢慢就学会了。没有什么想法,就是唱着玩,像平常说话一样,想唱就唱。”罗小菊说。
李广彬老人说,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罗小菊并不太懂押韵、洛阳保姆家政网平仄这些专业的创作技巧,也并不精通音乐,但是遇到有感触的事,热爱生活的她能够随口就唱,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唱出来,尽管文辞简单朴素,但很能打动人心。
罗小菊会写民歌、唱民歌,但她自己从来没有把这当成什么与众不同的事情,更没有有意整理或传扬过。尽管如此,“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她的这个本领很快就被文学爱好者李广彬老人发现了。洛阳保姆家政网“我到李老师这里来做保姆三四个月了吧,看到李老师很有学问,待人非常热情,也很善言谈。”罗小菊告诉记者。当李广彬知道罗小菊能写民歌时,就不断地鼓励她多写。“他不断地催我再写点,我就老想着写这样的歌词,有时候我半夜两三点钟醒来,忽然想起一首新歌,又不愿意开灯打扰家人,我就悄悄爬起来,用手机照着亮写。”罗小菊说,“就这样,半个月写了100多首。”
李广彬和罗小菊商量着,把她的民歌歌词整理出了50多首,拿给记者,说:“作为一名退休老教师,我一生都以在"沙土中发现金子"为己任,直到现在也是如此。我觉得她的民歌就是埋在沙土中的金子,我一定要尽力把它们挖掘出来!”
罗小菊的民歌能够被传扬出来,是在李广彬老人的发现和鼓励下才完成的。
聊天中,李广彬拿出了自己厚厚的剪报本说:“我是一位老教师,教书30多年,很喜欢读书看报写东西。我把《德州晚报》上很多文章都剪下来贴在本子上;我这些年写的日记也已经存了几十本了;我以前出过一本诗集,现在正在准备自己的另一本集子。”
翻开老人的诗集,可以看到他对美的赞颂和对恶的讽刺,情感真挚,妙趣横生,根据书中的标注,其中有不少还曾在《山东文学》等文学类刊物或一些报纸副刊上发表过。李老告诉记者,罗小菊的民歌让他感受到一股清新的风扑面而来。他指着自己整理的50多首罗小菊的民歌,兴奋不已地一首首念给记者,一边念一边评点,在他的评点下,记者仿佛感受到唐代诗人刘禹锡改造南方民歌写成的《竹枝词》等名篇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