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阳来复,草木渐滋萌”。冬至节气来了,也意味着“数九寒天”开启,将进入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时段。冬至日是阴阳二气转换之日,是“一九”的第一天,冬至以后,阳气渐生,阴气渐减,白天逐渐延长,夜晚逐渐缩短。
冬至是“冬令进补”的好时节,民谚素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可打虎”之说。冬季进补一般采用食补、药补相结合的方式。常用的滋补类的中药有人参、黄芪、当归、枸杞、阿胶等,食补类有羊肉、牛肉、核桃、龙眼、板栗等。不过,即使这些进补的药物食物对身体很有益处,但是也不可长期、大量的食用,尤其是我们冬季生活的环境一般是比较温暖干燥的,过多吃这些食物会让人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等阴津亏虚的症状。所以,建议同时配合一些甘凉养阴的药物、食物一起食用,如山药、莲子、百合、薏米、梨、藕、萝卜等,使得阴阳调和,寒热平衡。
在这个阶段,有些人喜欢服用中药膏方冬令进补。膏方中加入不少甘甜滋润补养药物,服用时滑润爽口,既能进补,又能治病。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所以冬季进补膏方在有些地方成为一种时尚。
冬至养生,除了“吃”,也不要忘了锻炼身体。进入冬至节气,气温进一步降低,寒冷会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导致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失调,使细小动脉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同时血粘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因此,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冬至以后,天气寒冷,尤其是早晚,温度常常在零度以下,建议有锻炼习惯的人群,太阳出来以后再出门进行户外运动,不要“披星戴月”。遇到天气不好、雾霾、大风大雪的时候尽量别出去,在家里做做瑜伽、健身操、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也可以起到锻炼的目的。
在起居调节方面,早上醒来之后,不要立即起床,可以先躺几分钟再起床活动。俗话说,“冬天泡脚,补肾培元”,每天睡前舒舒服服地泡个脚,也对身心是一种极大的放松。与此同时,尽量少吃高油、高盐、高糖食物,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以及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鱼油,有助于保护心脑血管健康。此外,外出的时候,应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寒气入侵刺激心脑血管。
总之,在冬至节气到来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养生工作,从饮食、起居、情绪等各方面进行调理,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抗病能力,达到预防各类疾病发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