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东莞大朗镇一名年过八旬的老人因为连遭3辆公交车拒载,一怒之下抓起砖头砸向公交车车窗,当街逼停公交车。记者调查发现,东莞不少老人均遇到被公交车拒载的经历,导致跌倒、受伤等情况时有发生。(8月24日《广州日报》)
我们常用“老无所养”“老无所依”来形容人到了晚年没有依靠,得不到赡养时所面临的悲凉处境。当国家和政府正在为了解决“老无所养”和“老无所依”而努力的时候,现实却又给我们出了更多的难题,那就是“老无所乘”。一些公交车不愿意搭载老年人,一些旅行社不愿意接受老年人报名旅游,不一而足。
面对质疑,公交公司解释说他们的车上没有安装能刷老人免费卡的读卡器,所以才拒载。但实际上这不过只是一个借口,老人乘客又不是一个两个,公交公司不管是出于利益考虑,还是出于社会责任感,为什么不能尽快安装能刷老人免费卡的机器呢?再者,如果确实是技术原因不能刷,老人也愿意付现金坐车,为何公交车还是拒载?
笔者认为,拒载的真正原因是老人身体虚弱,行动不便等问题,公交司机担心搭载老年乘客会发生意外,遇到麻烦,给自己带来损失,所以干脆一拒了之。而这正是让我们感到无奈和悲哀的地方,本来老年人由于身体虚弱,行动不便,更加需要社会的关爱和照顾,结果我们不但没有承担起照顾的责任,反而把他们视为累赘,这不是社会之痛吗?
实际上,这种把老年人视为累赘和拖累的事情,绝非仅仅体现在公交“拒乘”上。比如前段时间,网络和媒体就曾围绕老年人到底该不该在早晨乘坐公交车出门展开过激烈的争论。很多人觉得早晨正是年轻人上班的高峰期,老年人这个时候乘坐公交车,会挤占年轻人的座位。
这样的理论,于法无据,于德无理,从本质上反映了传统美德的沦丧。
公交公司为了避免麻烦而导致老人“老无所乘”,根本上体现出的,都是社会对老年人的轻慢,都是尊老传统的丧失。人人都有老的时候,等到有一天,当我们也因为垂垂老矣而遭遇他人的冷眼和拒绝,我们又会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