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城郊乡卫生院。一走进刘元顺的门诊室,20余名抱着孩子的家长把诊室围得水泄不通。一名家长告诉记者:“刘院长人可好,看病也不贵,每次医药费只花几块钱。小孩到别的地方看,总是看不好,到刘院长这里一看就好。”
从医29年,刘元顺从一名普通医生做起,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提高了临床专业水平,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独树一帜。许多家长不顾路途遥远,专程带孩子前来求医问诊。
2010年6月15日,刘元顺乘车下乡检查卫生室建设工作,途经城郊乡冀庄村村口时,看到外面有十余名惊慌失措的村民,他立即下车,发现一名妇女抱着一个3岁左右的男孩喊救命。男孩四肢抽搐、喉中痰鸣、嘴唇发紫,刘元顺意识到,这是小儿惊厥的症状。他赶紧掐住小孩的人中,但是小孩的呼吸道被痰堵住,造成缺氧,生命垂危。刘元顺二话没说,立即口对口吸出小孩的痰液,并做人工呼吸。不一会儿,孩子的神智开始清醒。当120急救车赶到时,小孩已开始哭闹,脱离危险。
2011年2月26日,宜阳县张午乡一名妇女带着1岁多的腹泻患儿找刘元顺看病。该妇女到收费室交费时,发现身上的钱不见了,在门口焦急地痛哭起来。刘元顺知道后,从衣兜里拿出100元钱给她。患儿输液期间,刘元顺又专门问这名妇女路费够不够,该妇女激动地说:“药费才用了16块多,用不完。”过了几天,该妇女抱着孩子前来复诊时,不仅还了钱,还带来了本村的3名患者前来就诊。
在采访中,刘元顺对记者说的最多的就是“药品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人为药品服务”。他在多年的从医过程中,慎用抗生素、新特药,尽量避免对小孩造成危害。他不仅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全院的医生,要“低廉收费,高效服务”。
刘元顺的小处方,少则几元钱,多则十几元钱。能不打针的,他就开药;能打针的,他绝不让患者输液。
2005年,他被市卫生局评为“德技双星”标兵;2007年,被洛宁县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被市卫生局评为“卫生系统管理先进个人”;2011年,被洛宁县委宣传部、文明办评为“十大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