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不掏挂号费,就能找专家看病,真不错。”近日,因膝关节积液在河科大二附院接受治疗的白女士说,与家庭医生签约后,拿着签约医生开具的转诊单,她享受到了“绿色通道”服务。
今年7月1日和8月1日起,我市分别在城区、乡村全面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一家一医”的梦想正逐步变成现实。
1 首诊找“家庭医生”
自从签约家庭医生后,家住定鼎门社区的杨先生看病方便了许多。日前,他找到自己的家庭医生王天坡看病,被诊断为肺部感染,王天坡立即联系洛阳新区人民医院,将杨先生送至该院呼吸科救治。
王天坡表示,与普通医生相比,家庭医生好比是守护居民健康的第一道“筛子”:困扰老百姓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经过家庭医生这么一“筛”,社区能治的当即就治,病情严重的就转至上级医院。
家住石油路社区的许翔,是一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他与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张秋芳签约后,定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量血压、测血糖,并在其指导下按时按量服药。慢慢地,许翔血压恢复正常,血糖也得到控制。
张秋芳说,家庭医生所治的病虽小,但范围广,且不少病是慢性病,需要长期护理,比如高血压、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等。对于居民来说,有专业人士指导如何用药,有利于慢性病的治疗和改善。
在家庭医生的帮助下,签约患者在有大病需转诊时能享受“绿色通道”服务,可以优先转到上级医院看病。此外,家庭医生还会帮助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记录体检状况,并定期“追踪”。
2 居民健康“守门人”
市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家庭医生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可为居民及时有效地提供专业帮助,实现疾病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家庭医生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共同组成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师、护理及公卫人员。签约居民可以个人或家庭为签约单位,签约周期原则上为一年。
记者了解到,我市65岁以上老年人、0岁至6岁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重度精神病患者、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可优先享受家庭医生服务,免费“签下”某位家庭医生。
为了保证家庭医生充分发挥作用,我市采用“1+1+1”组合式签约服务模式为居民提供服务,即辖区居民和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同时自愿选择1家二级医院和1家三级医院签约,签约的二级、三级医院设专门团队负责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接,保证社区家庭医生上转病人得到及时诊治,确保上下转诊“绿色通道”畅通。
有意签约的居民可通过电话、预检台或诊间询问等方式,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详情,进而签订服务协议书、填写居民健康状况表后,享受家庭医生服务。
3 期待更多制度保障
按照我市相关要求,2020年,我市将实现“一家一医”的目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要实现上述目标,有些瓶颈仍需各方携手打破。
58岁的市民刘女士表示,社区卫生服务站不是啥病都能看,她还是信任大医院的专家。一些家庭医生则坦言,有的居民对家庭医生的医疗水平心存疑虑,不信任家庭医生;有的居民害怕个人信息泄露,不愿签约。此外,家庭医生数量明显不足,且收入低,岗位吸引力不强,难以吸引年轻人从业。
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为让广大市民了解相关政策、接受家庭医生,需要各相关部门协同发力,更需财力支持去完善规章制度。
“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不仅需要极大地唤起病人和医生支持、参与的热情,更需要制度和政策的保障。”业内人士认为,现阶段,最急迫要做的工作是梳理签约及管理流程,保证顺畅化;探索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使之更优化;制定社区医生考核制度,增强合理性;推出岗位薪酬及激励制度,增强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