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渡乌江、智取遵义、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这些经典事件在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程中熠熠生辉。您知道吗?驻洛部队铁军的前身就是这些事件的主人公——带着传奇色彩的长征“开路先锋”红二师。
昨日,《洛阳晚报》记者走进铁军师史馆,与众多官兵一起重温了红二师的长征故事。
1934年10月
奉命担任“开路先锋”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面对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8万多名红军将士要冲破层层封锁,必须有一支过硬的部队冲在前面、斩关夺隘。1934年10月15日,红二师接到命令,他们在中国革命的危难时刻肩负起了这个光荣的任务。
接到命令的第二天,红二师指战员挥别中央苏区,先占金鸡、城口,再占九峰山、道县,连破四道封锁线。在战役中,红二师将士坚守阵地,为中央红军突围争取了尽可能多的时间。
1935年1月
强渡乌江智取遵义
1934年12月下旬,在乌江江畔,红二师接到了强渡乌江的任务,掩护中央纵队过江。
1935年1月3日,红二师第四团第三连连长毛振华率领部分勇士乘竹筏悄悄渡乌江,最终只有毛振华等几个人登上了对岸。接着,红四团组织强渡,并掩护后续部队过江。
强渡乌江后,1月7日,红二师在刘伯承的指挥下智取遵义。为保证遵义会议顺利召开,红二师连续作战10余天,说打就打、说走就走。
1935年5月
飞夺泸定桥
经历一天一夜共120公里的急行军,1935年5月29日凌晨,红二师第四团到达泸定桥,抢占了西桥头。当天黄昏时分,面对桥上仅剩的十几根光溜溜的铁索,该团第二连连长廖大珠率领20多名突击队员当“前锋”,他们脚穿草鞋、攀着桥栏、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去。其他部队跟在后面,边冲锋边铺木板。
面对敌人点起的熊熊烈火,突击队员奋不顾身地穿过滚滚浓烟,最终迫使敌军丢桥溃逃。踏着突击队员舍生忘死夺取的泸定桥,中央红军顺利渡过大渡河,甩掉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他们在长征精神中不断前行
在铁军师史馆内,有泸定桥上的铁索、红二师战士用过的挎包和米袋,还有绣着红星的军帽。这些老物件见证了红二师的长征故事,也寄托着铁军传承的长征精神。
铁军警卫调整连的前身是一支参加过长征的红军连队。“每代人都有自己的长征。”在该连指导员张二涛看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坚决服从上级党组织的领导、牢记铁一般信仰,就是对长征精神最好的继承。
士官刘洪致一直是训练标兵,他眼中的长征精神就是在训练场上锤炼过硬的本领。“长征千难万险,战友们不离不弃。”彝族士官阿匹居民说,来到铁军9年了,战友之间的关爱也是对长征精神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