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咱国家我几乎走了一个遍。下回出门旅游,估计要出国啦!”宜阳县董王庄乡董王庄村82岁的陈雪花,总会这么自豪地对问她都到过哪儿的人说。
1996年,陈雪花跟着儿子王五社头一次走出农村去旅游;此后的20年里,王五社陪她已走遍大半个中国;如今,老人腿脚不再灵便,王五社把汽车改“房车”,继续带她向“下一站”出发……这一切,源自王五社埋在心底的决心:“行孝要趁早,不能让俺爹的遗憾在俺妈身上重演!”
1旅程:千余张照片,见证母子环游之旅
“这张是在青海湖拍的,这张是在云南拍的,这张是在大连拍的……”17日上午,在董王庄村,陈雪花老人翻开厚厚的相册,美滋滋地给来串门的邻居丁线春讲她到各地旅游的见闻。61岁的丁线春听得一脸羡慕,不禁竖起大拇指说:“老嫂子你真是好福气,养了个恁好的儿子。”
王五社今年48岁,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五。1996年,28岁的王五社第一次带母亲走出家门,坐客车到开封逛了一圈。“俺妈当时62岁,在开封的菊花展上,她高兴得不得了,看见啥都新鲜。”王五社说,打那以后,他每年都带母亲外出旅游。
陈雪花家堂屋的墙上镶着一面大镜子,上面贴满了她外出旅游时拍的照片。老人说,这些照片不算啥,她还有三个相册,里面都是自己在各个景区的留影,1000多张照片见证了她从黑发到白发的旅游历程。
“这些年,从省内到省外,俺妈游遍了大半个中国。”王五社说,北京的天安门,云南的丽江、西双版纳,内蒙古的茫茫草原,海南的天涯海角,都留下了母亲的足迹。
2抱憾:为完成父亲遗愿,他曾抱着父亲遗照去“旅行”
王五社做出带母亲旅游的决定,源于他对父亲的愧疚和承诺。
1995年,王五社的父亲患上癌症,在病床上他感慨自己辛苦了一辈子,却哪儿也没去过。
“爹妈拉扯俺兄妹7人长大,又给俺兄弟几个娶媳妇,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罪,俺心里很清楚。”王五社说,父亲去世前一直念叨着出去转转,特别想去北京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在弥留之际,父亲把他叫到跟前,叮嘱他以后多操心家务事,照顾好母亲。
父亲的遗憾成了王五社的心病。父亲去世后,他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到北京,捧着父亲的遗照在天安门广场观看了升国旗仪式。
为了父亲的嘱托,王五社和妻子精心照顾母亲。“行孝要趁早,不能让俺爹的遗憾在俺妈身上重演。”王五社说,从父亲去世的第二年开始,他每年都陪母亲到外地看看,有时即便抽不开身,也会给母亲报旅行团,至今已坚持了20年。
3穷游:自带炊具给母亲做饭,母亲睡旅馆他打地铺
2010年冬天,76岁的陈雪花突发脑血栓,之后留下了偏瘫的后遗症,走路需要拄拐杖。担心母亲一个人在家孤寂,王五社和妻子商量后,把服装店交给妻子打理,他开启了专职带母亲环游中国的旅程。
王五社把面包车的后排座椅卸掉,装上简易床,又买来轮椅、药箱、炊具,打造了一辆“房车”。“每次出门,我都叫上大哥和妹妹。”他说,大哥有文化,是母亲的导游;妹妹心细,是母亲的保姆;他会开车,是母亲的司机。兄妹三人配合默契,尽量把母亲照顾周到。
今年6月,王五社计划带母亲到青海湖旅游。为此,他专门坐高铁到青海“打前站”,仔细记录下沿途需要注意的地方,品尝的饮食是否适合母亲的口味,感受高原反应是否强烈。回家后,他又调整路线,花2000多元买了一个小型制氧机。7月,他和大哥、妹妹一起带着母亲出发了。遇上上山下坡的地方,他就把母亲背起;母亲走累了,他就用轮椅推……
“不怕你笑话,跟别人比,俺这都不叫旅游。”当被问起旅途中如何吃住时,王五社略显尴尬地说,虽然家里经济条件尚可,但远未达到外出住酒店、吃大餐的地步。为了省钱,王五社经常选那些近郊的旅馆让母亲和妹妹入住,他和大哥则打地铺或在车上将就。陈雪花口味清淡,不习惯外地的饮食,兄妹三人就自带炊具给母亲做饭。
每次驾车带母亲旅行,王五社总会把父亲的照片,轻放在风挡玻璃的一角。“我觉得这样做,父亲也会跟着我们一起多看看……”泪水滑落,王五社仰头叹道。
4感叹:自己对母亲所做的一切,不及母亲辛劳的万分之一
“在董王庄乡,对母亲这么孝顺的,老五(王五社)算是头一个,大家都伸大拇指。”丁线春说,在农村,老人有福气无非是吃好、穿暖、不生气。陈雪花除了占全这三样,还经常旅游,邻居们别提多羡慕了。
王五社说,坚持带母亲旅游20年,离不开妻子的支持。因要照顾店里的生意,多年来妻子只陪母亲去过一次云南,“每次出去,妻子一天一个电话,问我们吃得咋样,钱够不够花”。
昨日,王五社专门给记者打来电话,想说些心里话。他说,百善孝为先,照顾父母是子女的本分,他现在对母亲所做的一切,远远不及母亲拉扯他们这些儿女付出的辛劳的万分之一,希望母亲身体一直好好的,这样他就能陪母亲一直走下去。
当记者问下一站他们准备去哪儿时,陈雪花一脸的幸福和期待:“俺儿明年要带俺去新疆看看大沙漠,以后还准备出国耍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