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姓,姓氏是如何形成与演变的?背后有哪些历史?藏着什么故事?高新区辛店办事处徐家营社区的居民崔聚成凭着对姓氏文化的浓厚兴趣,倾心研究了22年。
家中藏书多,闻“香”客常来
秋日的早晨凉风习习,72岁的崔聚成用凉水洗了把脸,来到二楼书房“行知书屋”,布满褶皱的手指轻轻抚过一本本藏书。
选定一本书后,老崔坐在书房一角的会客厅专注地读了起来。说是会客厅,其实只有一张沙发、一个茶几、一杯茶,因慕名来访的人多,他就设了这么一个“会客角”,到老崔这儿来的多是对姓氏文化感兴趣的人。
老崔潜心研究姓氏文化22年,家中藏书三四千册,收藏家谱400多种,并出过姓氏文化方面的著作。他的书房免费开放,来他这儿借书、交流的人不少,请他帮忙修家谱的不乏从省外来的客人,老崔总是有求必应。
老崔是个农民,早年做过乡村教师,当过村干部,办过皮鞋厂。迷上姓氏文化、家谱文化后,他生意也顾不上了,因此有人说他“憨”,而了解他的人称他“痴”。
帮人寻根问祖也好,替人修家谱也好,老崔不言辛苦,从不要求物质回报,若能在他人家谱上署上编者的名字,他就很满足了。
路途见执着,岁月知深情
“为了知必须行。”老崔这样解释“行知书屋”的名字。为弄清一个姓氏的根脉源流,他不仅要翻阅多种历史典籍、地方志、家谱、墓志及有关姓氏文化的论著,还要为知而行。
22年来,为获取鲜活的研究资料,老崔利用农闲时间跑了豫西、豫南、豫北等的大部分地区,查阅、复印、摘抄、购买了数百种书籍。山东、内蒙古、浙江等地也出现过老崔走访、搜集资料的身影,漫漫旅途中,他遇到过热心人,也吃过闭门羹。
对带回的几百万字的资料,老崔要对每个条目一次次增修、提炼、审读、加工,成稿后还要一遍遍校对、考证,个中辛苦,鲜有人知。成年累月的钻研,使他的发际线越来越靠后,白头发越来越多,近视越来越严重,腰背也不那么挺拔了……
姓氏藏文化,笔墨蕴情怀
老崔为何如此执着于姓氏文化的研究?“姓氏是根亲血脉的‘胎记’,各民族、各姓氏、各家谱的总和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姓氏历史、血缘历史。寻根,归根到底是文化的寻根。”老崔这样解释。
天道酬勤,老崔先后发表、出版过不少文章、著作,有18.7万字的《崔氏历史文化研究》,51万字的《崔氏族志》(第1卷),65万字的《历代崔氏人物词典》(古代卷)……他的部分著作被国家图书馆、省图书馆、省档案馆、市档案馆等收藏。
他还曾为《中国家谱总目》的编撰提供了43个姓氏、70余种散落民间的家谱资料,参与过“图说洛阳”系列丛书《图说洛阳姓氏》一书的编写。
“洛阳和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姓氏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作为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发起人之一和重要成员的老崔,希望有更多的力量推动我市姓氏文化的发展!